水产养殖的病害与防治

分类:
水产篇
2022/01/20 17:12
浏览量
【摘要】:

     规模化的水产养殖模式下,养殖种类和密度的增加使得病害的种类也逐渐增多,病害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同时,养殖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会进一步加快病害的出现。病害的爆发阻碍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养殖者来说将是十分严重的打击。因此,养殖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水产病害的预防,从源头上阻止病害出现。

1.病害的流行趋势

1.1病害种类多。水产养殖中的病害种类呈现逐年增加的状态,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害相继出现。由于环境的恶化和养殖规模的扩大,近年来,出现多种新型病害,如鲤鱼出血病、草鱼赤皮病等病害。

1.2病害抗药性增强。由于对病害的治疗中会用到各种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同种类型的药物,使得病害出现了一定的抗药性,并且这种抗药性逐渐增强。抗药性的出现是正常的现象,但也会给病害的防治增加更多的困难。所以,在防治病害时要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适当的改变药物种类,使病害出现抗药性的可能性降低。

1.3破坏范围广泛。水产养殖中受到水的流动性的影响,一旦出现病害,就会随着水流迅速扩散到其他地方。受到水流的影响,使本来有着较强季节性的病害变为多季节或全年出现。病害的破坏范围广,流行时间长,治疗难度更大。

2.常见的病害种类

2.1败血症。败血症是水产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害,指的是细菌性败血症。是由温和气单胞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是鱼类的主要病害。细菌性败血症主要有腹泻病、淡水养殖鱼爆发性流行病等。

2.2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以通过鱼的呼吸作用进入血液中,鱼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血液的载氧能力减弱,会出现缺氧、食量减少,平衡能力减弱,血液呈现红褐色或黑紫色,内脏充血。

2.3小瓜虫病。瓜虫病主要常见于淡水鱼的养殖中,是一种寄生虫病。也被称作白点病。瓜虫病频繁出现在淡水鱼养殖中,导致鱼苗、鱼种逝世。瓜虫病的出现是多种小瓜虫在适宜的水温下感染宿主鱼引发的,一般在20-25℃的水温时最易感染。30℃以上的水温,小瓜虫不能存活。所以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会出现瓜虫病。瓜虫病的临床表现为鱼体表或鳃上会出现小白点。

3.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3.1净化水体。病害的预防首先需要创造优质的水源环境。首先,在进水前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其次,在进水时也要对水体消毒。水体消毒可以在水静进入池塘后用生石灰带水进行消毒,或者设立专门的消毒室以供消毒。池塘内养殖用水的深度、水质、水色都要保持适宜鱼类的生长需要。在鱼类的个体较小的时候,适合浅水、低温池水。随着鱼的生长,逐渐升高水位,高温季节水深不低于1.5m,淡黄色、黄绿色、淡褐色的水色最好,同时,水体的透明度要尽量保持在25-35cm。

3.2全面的消毒。消毒是病害防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对水产养殖来说,最重要的是池塘的消毒。池塘消毒首先要清除地底的淤泥,池塘每年都要清除地底淤泥,只需要保留10-15cm的淤泥就好。其次,要全面的对池塘消毒,这是预防病害的关键。池塘消毒尽量选择天气好的时候,池塘的消毒方式包括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干法清塘选用3-4kg漂白粉加入水中溶解后均匀倾倒在全池中,之后暴晒几天,并用耙子耙动。这种消毒方式不仅能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还能改善淤泥的酸性环境,使其呈现碱性,同时中和淤泥中的有机酸死亡物质。带水消毒则是按照每米的水深,每亩按照10-12kg的漂白粉融水倾泻。3.3科学放养。水产养殖过程中应放养适宜密度的健壮的种苗。这部分放养的种苗选择健壮活泼,体色正常的。由于某些品种对于一些病害有先天的免疫力,利用这个原理,培育抗病能力较强的种苗进行放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该种疾病的出现。养殖过程中,密切注意哪些种苗从不感染病害或者感染后很快恢复的,作为种苗的选择目标,使其进一步的繁殖出具有一定病害免疫力的后代。同时,鱼种在进入水池前要经过消毒,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放养的密度切勿过高,要合理的根据饲养的技术水平、池塘条件、水质等因素综合决定。

3.4生物防治,控制病原体传播。首先要有完善的病害检疫体系,在引进新品种的过程中,要对所有的种苗进行隔离和检测,做好病害检测。隔离时间要大于病害的潜伏期,潜伏期后,检查正常再进行投放。其次,要实时监测生态环境,尤其是加强对水质环境的监管。水体中会含有各种不同的微生物,其中有致病微生物也有调节生态平衡的有益微生物,要注意杀死致病的微生物,保留非致病微生物。最后,要正确的操作消毒剂,消毒剂的种类一般有氧化型和非氧化型两种,氧化型的消毒剂杀菌能力弱但副作用较少,非氧化型的杀菌能力强但是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使用消毒剂时一定要谨慎。

3.5使用成长物质,提高生理机能。可以使用稀土来预防鱼病,适当的稀土可以防止有害病菌的生长,可能增加鱼的食量,使鱼的生理机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增强抗逆性,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病害防治的效果。其次,要研发生物活性物质,运用到水产养殖中。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加快动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速度,加速生长发育,提高养殖产品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变的能力。

3.6合理用药,进行药物防治。不论是对于出现病害的治疗还是预防病害的过程,都要适量、合理的使用药物防治。合理使用药物,对治疗的效果、养殖产品的生长和繁衍、消化吸收、以及增加饲料的效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合理的使用药品干预,不仅能达到减少环境污染,达到无毒无害低残留的效果,又节约了病害防治的成本。要注意的是,选药一定要科学,对症下药。

投药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将药物投入水中,与水混合,待药物完全稀释之后再喷洒施药;

第二种施药方式为混饵给药,将调配好的适量剂量的药物混入饵料中调匀,使其服下;

第三种是注射给药,这种方式不太常用,只用于免疫过程中和给鱼催产的过程中。最后,由于同种药品使用的时间久了就会使病害的耐药性增强,所以,要注意及时更换药品的种类,在药效相同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轮换使用不同的药物。再者,可用更高效的药物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3.7针对不同病害具体防控。病害的种类主要有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包括常见的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等。这种病害会在水质恶化的时候,其中的致病细菌为进行温度调节而进入到鱼的身体里。因此,预防细菌性病害要保证水的质量,对水温进行有效且科学的控制,达到预防病害的效果;病毒性病害的危害最为严重,一旦出现极大可能会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比如像常见的河蟹抖抖病。对于病毒性病害的防控,要彻底的清洁池塘,在鱼进入池塘的7分钟之前使用精碘进行二次消毒。在病害高发季来临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有病害出现,此时就要使用药物。

3.8加强养殖专业知识培训。水产养殖也需要具备专业的养殖知识,以便更高效、科学的开展病害防治的工作。这方面要引起养殖管理人员的注意,定期开展养殖专业知识培训,政府要加大对水产养殖户的扶持力度,举行水产养殖专业技能知识讲座,将外来的先进养殖技术引进来,使当地的养殖技术得到进步。同时,养殖者要加强和相关的学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专业的水产养殖专业大学生,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提高专业养殖技能。在病害高发季节,及时向相关的专家或专业人士请教学习,共同商讨治疗方案,尽快控制病害。

4.结语不论是水产养殖的企业,还是个人,病害的防治对水产养殖的正常生存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挑战。进行科学合理的病害防治首先要了解病害的特点和流行趋势,其次要清楚常见的病害种类和发病的临床表现,最后,要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好鱼塘的全面消毒,创造优质的水体环境,科学的放养健壮鱼苗,培育对病害有免疫力的后代。养殖中要形成完善的病害检疫体系,加强患病个体的监测,合理的使用药品进行生物防治,并适当施用生长物质,提高饲养目标的生理机能。同时,要加强对养殖者的水产养殖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借鉴学习新的养殖技术。从各方面入手,抓好病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