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虾病集中爆发冲击行情,调水杀菌成养殖户首要目标

分类:
水产篇
2022/01/25 19:24
浏览量
【摘要】:

“大寒时处三四九,天寒地冻冰上走。”北京时间1月20日10时39分将迎来“大寒”节气。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并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气象部门预测,20日起,全国新一轮雨雪天气开始上线,专家提醒,此轮雨雪过程将是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中东部大部地区都将被雨雪覆盖。并且这轮降水过程还呈现出降水相态复杂的特点,北方以雪为主,南方以雨为主,但处于雨雪分界线上的山东南部、河南中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则会雨雪混杂,同时持续时间将会较长。

由于春节将至,但不少塘口对虾慢料,部分养殖户心态较急,投料偏多,导致残饵堆积过多,水体、塘底环境都变得极为恶劣,死藻多、水难肥等情况也屡见不鲜。而受近期长时间降温及阴雨寡照天气影响,国内多产区对虾养殖病害大面积爆发,加上由于已进入冬棚养殖中期,塘内弧菌超标、亚盐、压硫中毒、红体、软壳等多种问题集中爆发,导致病虾上市比例大增,对行情造成较大冲击。

      建议养殖户:

    【定期检测水质】

      必须保持定期检测水质的习惯,对虾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在对虾养殖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色的味道和透明度等来表示。注意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应低于3.5毫克/升;氨氮和硫化氢在水体中的浓度和含量分别应该控制在0.5毫克/升和0.1毫克/升以下;pH值应控制在7.6~8.8为宜;透明度前期最好低一些,后期高一些,大约控制在30-60厘米之内;味道是说明池塘底层水,特别是底泥是否有腐败有机物质的指标,如果水体发黑,有腥臭味,说明水下腐败的有机物质太多,容易引发病害。

      【注意调水改底】

      良好、稳定的水质是养虾的基础,不仅能预防病害发生,也是保障产量的前提,稳定的水体是可控生态养殖理念“好水”的标准之一,虾塘肥水是稳定水体的最好方法。建议在入秋之后、气温所有变化时,对虾塘定期解毒,补充碳源,稳定、净化水质;天气变化大时及时补肥稳水。另外,养水先养底,如果池塘频繁返底,水质严重恶化,病原增加,对虾极易发病,需注意提前加大改底频率做好预防才是明智之举,少量多次使用温和改底剂等改良底质。

      【注意补钙】

      注意关注水体中钠、镁、钙等离子组成,尤其是在对虾蜕壳的关键期,钙的 吸收对对虾尤为重要。由于蜕壳期是虾体最虚弱的时候,基本上不进食,此时虾体储存的钙质流失严重,若外界没有及时补充,南美白对虾吸收不到水体提供的钙,容易引起对虾蜕壳不遂,蜕壳后硬壳时间过长,若此时遭受细菌侵袭或者出现应激,极容易批量死亡。所以要通过人为的方式来补充水体中的钙质,对虾通过呼吸和身体的渗透吸收水体中的钙和能量得以己用。

      【严防倒藻】

      水体富营养化往往是藻类旺盛生长的开始,且很快这些藻类就会进入死亡期,形成倒藻,人体一旦倒藻,底部有机物、腐败物质累积加上水体的氧气特别是底部氧气不足,容易引起底部大量厌氧型、异养型的有害细菌滋生,很有可能引起池塘“返底”现象。另外,虾塘环境讲究藻相平衡,保持藻相平衡必须要从源头抓起,即在未放虾苗之前就做好肥水,可连续用10-15天时间专门肥水育水,天天施放有机肥,可增强藻相牢固性。

      【适当换水】

      换水应适当,建议一边加注新水,一边抽出底水。换水时间以早晚为宜,切忌大排大灌,注意保持水位的稳定。如果在养殖中后期盐度达到32以上,日晒时盐度会继续升高,又无淡水可加,此时建议每天可酌情排出少量池水,加入蓄水池的水,日换水量控制在10%-15%以内。养殖后期(60天后),每天排污次数具体掌握,安排在当日投喂饲料1小时后进行,傍晚注入蓄水池的新水至原有水位。

      【严防弧菌】

      对于弧菌大量滋生、水质恶化比较严重的池塘,并不建议养殖户过度使用消毒剂,主要是由于消毒剂有刺激性,长期的使用传统的消毒剂,除了杀死有害细菌,还会杀死大量的有益菌和藻类,打破水体的生态平衡,使用不当的话,使对虾产生应激反应,趴边上草、不吃食等现象,重则会造成对虾大量死亡。建议养殖户使用抑菌抑菌、以菌吃菌的方式防治弧菌,更具有针对性,也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