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长期化学改底,亚盐很难控制?菌能调水改底,还能有效防病?
和一老客户谈到降亚硝盐的问题,有时候亚盐很高之后,就很难降下来,这是为什么?今天和大家分享降亚盐的根本方法。
长期使用化学产品改底有坏处?
现在很多养殖户喜欢用过硫酸氢钾改底,如果你的池塘底质如果很差,需不需要改底呢,确实很需要,在温度不高时用过硫酸氢钾是可取的,包括治疗鱼病时,急则治其标嘛,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底质改善一下,总是好的。但如果长期使用过硫酸氢钾改底,还有一些养殖户长期使用二氧化氯改底,也有长期用三氯异氰脲酸片的,其实这就不可取了,这是为什么呢?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眉山仁寿的养鱼户何老板,去年年初的时候,那时温度还不太高,当时一个饲料厂的技术员建议何老板用过硫酸氢钾改底,不过这位何老板担心水体对流引发鱼病,同时也是为了把药效发挥得更好,每周处理,提早预防,于是就每周用一次过硫酸氢钾改底。但是用了之后,他发现鱼塘水质越来越差,亚盐居然比改底之前还高。
这时候有另一饲料厂业务员到他那里,说之前的过硫酸氢钾使用含量低了,要用他们厂里含量高一些的过硫酸氢钾。于是这位何老板,又在这位业务员那里买了含量更高的过硫酸氢钾。用了几次之后,没想到水质居然更糟了,直接变成了泥浆色的混浊水,亚盐的问题也没有降下来。
后来何老板打电话找我求助。我建议他把正在使用的所有化药制剂都停掉。先把池塘里的菌类先培养起来,然后再把藻类培养起来。当使用了两次的芽孢原粉、藻根源后,水色也终于有了改善,这时再来测亚盐,发现亚盐不高了,水质也正常,鱼吃料也好了。
养殖户要调整思路,不能小视微生物的作用
对于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养殖户朋友真的不可小视。这就像消化食物,除了含有消化酶类的消化液消化食物,还有微生物在助消化。中科院科学家就测出,人体有10%的能量转化来自于微生物的作用。就像人吃的食物海苔,其实人体并没有消化海苔的基因,但人却可以消化海苔,这个靠的是什么呢?那就是通过人体内的微生物作用。而且人体血液中小分子物质,最多有36%的营养物质由微生物的分解提供。在实验中,只要随意减少实验中的小白鼠肠胃中的几种微生物,老鼠就容易出现抑郁、厌食、暴躁等症状,这说明微生物与动物已经结成一个密不可分的一整体。
而在实际的水产养殖过程中,如果养殖户朋友反复地使用一些杀菌剂抑菌剂,一旦对整体的养殖环境造成破坏,其实不是在改善水质,反而可能是适得其反。而且很可能用得越得越多,负面的后果会更严重。
近两年在美国才成立的人体微生物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在结论中有这样一条信息:肠道细菌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与食欲、性欲、欲望,反过来情绪也会影响到肠道的菌群,实际上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我在一则科学小报上看过这样一则信息,科学家做试验时,把猴子装在两个不同的笼子里,在其中一个笼子里装上一个电钮,每间隔一段时间就接通电流,只要猴子按住这个电钮,两只猴子就可免受电击,一旦到了时间猴子没有去按,就会遭受电击,试验一段时间后,大家猜测哪只猴子发病了?就是在笼子里装上电钮的猴子发病了,发生了严重的肠炎病。这与美国科学家的人体微生物组试验完全吻合,此次前沿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时,人体就会分泌传递生物信号的活性物质,如皮质酮、促肾上腺激素,这些物质在肠道可以促进大肠杆菌在肠道的繁殖,其影响力之大,甚至可以让微生物的数量升高1000倍以上。
被影响的微生物不仅数量增加,而且细菌的毒素也跟着大幅增加。在日本水产专家发表的试验中,就有这样一个试验,把大鱼小鱼放到同一鱼缸中,大鱼在鱼缸的水中间大摇大摆的游动,小鱼一会游到这个角落,一会游到另一个角落,总在寻求一个安全的场所栖身。
鱼群和环境是整体,离不开微生物的存在
同样,鱼的体表需不需要有益的微生物呢?确切地说,非常需要,如果鱼生存在完全无菌的环境中,鱼的生存质量立马就会受到影响。或许拿鱼的体表来说,显得不好验证,那再次回到鱼的肠道来看。就拿鱼的食欲来说,鱼想吃料与不想吃饲料,难道单纯的仅受鱼的意识支配吗?不见得。比如当我们在鱼的饲料里添加一定量的干酪乳杆菌,如50斤的浮料,只需1包饲料添加100毫升,每间隔10来天,添加3-5天,就会发现鱼的肠壁在增厚,采食量在增加,而鱼儿采食量的增加,显然来自于微生物的作用与需求,同时还有调节鱼类能量过剩的好处。
或许这个案例还不好理解,再看人为什么肥胖,人类肠道中有许多微生物都是喜欢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当膳食纤维类食物吃的多,就很容易感到饱腹感,但实际上这只是肠道微生物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后,向人体发出的信号。一旦反过来,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这些食物里适合微生物消耗营养的膳食纤维少,所以肠道微生物就向人体发送饥饿的信号,就很容易吃得停不下来,最后吃撑了,出现肥胖。
肠道菌群发挥的巨大作用
菌肠脑轴具体的运作过程是,细菌会产生各种激素。比如说,肠道微生物中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能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链球菌和肠球菌能产生五羟色胺;芽孢杆菌和乳杆菌能产生乙酰胆碱和多巴胺。而产生的这些激素,会把信号发给大脑的不同区域,触发大脑神经细胞发出指令,然后肌肉把这个指令转化成行动。
菌肠脑轴的存在,才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每次决策的后面,不单是大脑的决策,其实还有微生物的影响。如何利用这一特点,让鱼的大脑做出决策?多吃饲料,但又要不过于贪吃,就成了现代科学研究的课题。从目前粗放的运用来说,就是前面所说的在饲料里添加干酪乳杆菌,其实这就是菌肠脑轴在实际养殖生产的运用。
细菌除了影响寄主,其实还面临着环境中各种各样微生物的竞争,比如人体内存在枯芽孢杆菌,那环境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很难在人体内定植,自然就不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再如有的细菌产酸,有的细菌产生过氧化氢,细菌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抑制的作用。
人体内的细菌,最终的浓度,其实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再如人体内的大肠杆菌,是人体内必需的一种共生微生物,但如果太多,又会患肠炎。人们发现,大肠杆菌繁殖需要铁离子,所以就通过铁离子来控制大肠杆菌的数量。人体内的拟杆菌,可以分解多糖,是一种对人体有益菌,但这种菌的数量过多,又会抑制人体中其他菌的生存,所以人体也会启动反馈机制,抑制其生长。
总的来说,不管是微生物与人体,还是微生物与鱼体,只要能提高寄主的生存优势,还是为寄生提供能量,还是帮助寄主消化食物。如多形拟杆菌,编码了260多种分解植物的酶。只要对寄主有益,在整个生物漫长的进化中,这些微生物就随着动物共同进化,经过亿万年进化验证得到的优势,我们人为的破坏了,无论是环境的微生物,还是鱼体内的微生物,都是一种得不偿失。所以许多养殖户喜欢反复用化学制剂去改底,如果一个月用上2-3次甚至更多,其实这对水体破坏是很大的,所以我推荐大家用生物制剂去改底,我不知道我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没有。
最后回到水产养殖中,在养殖过程中,只要池塘里的鱼是正常的,养殖户如果想要预防病害,还是不宜去反复地使用消毒杀菌剂,反而应该多补菌,如芽孢杆菌、酵素菌、乳酸菌,维持水体中菌类的数量与种类。
水质调节中补菌的必要性
许多养殖户总是感叹养鱼,以前鱼病很少,一年到头只要用点敌百虫、强氯精和硫酸铜,就可以把鱼病防治好,不像现在这样病,那样病,病多,治疗的药也多,都不知道现在的鱼病如何防了。要搞懂这个问题,还得从养殖的产量说起.
在八十年代初,那时的肥水养殖,一亩能产到600斤,那就是绝对的高产。现在,即使亩产到6000斤,也不是最高的亩产量,就是再扩大十倍,达到亩产6万斤,广东那些养殖乌鳢(生鱼)的,或是养殖牛蛙和胡子鲶的也会说,或许还有更高的。正是由于产量的提高,密度的增大,才导致了密度的胁迫,引起了许多鱼病。举一个简单一点的例子,一间屋子,住一个人逍遥自在,如果住上十个人,那就显了处处都不方便,有一种不舒适感。如果还要住上更多的人,如50人,100人……光是一个氧气可就能就让许多人觉得憋闷。这不就是鱼儿因为缺氧所表现出的浮头缺氧吗?
充分发挥菌的作用,也能防病治病?
后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在饲料中添加干酪乳杆菌、鱼康肠,饲料投喂从少量开始投喂,最开始投个几斤料在料台看鱼的反应,然后慢慢增加投喂量。然后从0.1%到0.2%,一直慢慢加到0.5%,当水温达以20℃以上时,把饲料的投喂量加到1%,当适应了再增加,在三月到四月这段时间,长期在饲料中添加鱼康肠、干酪乳杆菌,然后困扰养殖户多年的套肠问题,就这样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