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棚冬棚措施必须精准!

分类:
水产篇
2023/01/03 14:26
浏览量
【摘要】:

年来由于养殖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养殖户不断加快步伐追逐效益,高密度、不间断的养殖逐渐常态化,导致由于虾塘底部和水体压力不断增大,水质、底质持续恶化的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稍有不慎,水质指标就会出现亚盐、弧菌等指标齐齐爆表的情况,,最终导致养殖效益大幅下滑

 

1
亚盐的起因

 

浮游植物不足、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繁殖速度不对、养殖密度过大、过量投料、天气急剧变化导致系统溶解氧下降等情况,将出现有利于反硝化作用的条件,当环境中同时出现能量物质不充足时,反硝化作用进行不彻底会造成亚硝酸盐的积累。笼统地讲,塘中大量有机质不能及时被分解,亚盐就容易积蓄升高。

 

2
亚盐的危害

 

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时,对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降低,鳃部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反应迟钝,严重时发生死亡。刚蜕壳的软虾较容易中毒,蜕壳高峰期常出现急性死亡现象。因此亚盐是对虾养殖中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一般应控制在0.05毫克/升以下。

3
虾塘亚盐超标的症状

若发现有部分对虾在虾塘表面缓慢游动,明显活力不足,或紧靠浅水岸边,虾空胃,触动时反应迟钝,尾部、足部和触须略微发红,基本可以判断水体亚盐超标。

4
应对措施

① 以藻促氮。亚盐偏高时一旦盲目施肥培藻,很有可能会加剧亚盐的累积升高。所以,在亚盐超标的情况下,最好先“补藻”,再根据水体实际情况适当“补肥”,以维持藻相的稳定。

②以碳促氮。补充水体所需碳源,可增加水体缓冲性能和稳定性,同时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对氮元素的及时利用。

 

弧菌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属厌氧菌;适应温度在10-35度,最适25度左右。弧菌主要是通过主动粘附在水生动物的消化道或创伤口,破坏表皮,进入体内,导致炎症和组织的溃烂、坏死或萎缩等。早期表现为对虾红腿红尾、红须断须、肝胰脏发红、肠胃发红、尾部水肿等症状;后期多表现为肠炎、空胃、肝胰脏发白萎缩、红体、偷死等。

弧菌为何如此广泛的存在于养殖水体中?

1、弧菌属厌氧细菌,喜低溶氧,喜欢生长在底部池塘的底部的残饵,死藻,粪便,底泥中这些低氧的环境中。越脏的水体越容易形成弧菌优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高,弧菌越是“阴魂不散”。

2、弧菌的种类很多,目前发现的就有91种。虾的主要致菌为: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霍乱弧菌等。丰富的存在于海洋、河流及养殖水体中。

3、弧菌耐低温和碱性,喜中低盐度水体,有机质丰富,水体恶化的环境,生存非常能力强,在水中的存活时间长,河水、井水、海水中可以存活1-3周。

4、弧菌感染发病范围广、速度快、在池塘环境中可以快速生长,据相关研究发现:平均每20分钟,弧菌的数量就会增加一倍。即使杀死了99%的弧菌,其余的1%仍会继续生长并在数小时内恢复。

5、弧菌有自身的保护机制,形成保护膜,抵抗池塘中恶劣的物理和化学因素。通过这种机制,即使使用抗生素或强化学物质,也很难消除弧菌。

6、弧菌适应性极强,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并且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的同时也会杀灭有益微生物,从而使弧菌得以恢复,并使池塘形成弧菌优势菌群,继而繁衍生生不息。

如何防控虾塘中的弧菌?

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虾体内弧菌的控制。

在投喂前,可以将益生菌与饲料混合,增加对虾消化道中的有益菌类,在肠道内形成优势种群,挤占有限的生存空间,以此抑制弧菌的生长,降低致病概率。比如投喂乳酸菌,对虾食入乳酸菌后会粘附在对虾肠道上形成隔离屏障,使得弧菌粘不到肠壁上,避免感染。同时,乳酸菌分泌的乳酸,减低弧菌的毒性。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投喂一些中草药促进对虾消化道的健康,提高对虾的抵抗力。

2、控制水体中弧菌的繁殖。

目前控制水体弧菌常用的有:消毒、以菌抑菌,以菌吃菌。

使用消毒剂是比较普遍的法子,虽说容易反弹,但作用也快,但是有另外一个不好的之处那就是水体细菌抗药性逐日增强,后期作用力不大。

另外的两个方法,其一以菌抑菌主要是通过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从数量上抑制弧菌,减少发病。而以菌吃菌,就是常用的噬菌蛭弧菌,如噬菌蛭弧菌冻干粉。应用蛭弧菌在水体中裂解弧菌,控制弧菌的数量。定期使用,可以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并维持后期抑制状态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