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虾,品种清单

分类:
水产篇
2023/01/14 11:56
浏览量
【摘要】:

 虾的形态特征是分类主要依据,例:鳃腔,口器,额角上的刺、脊、沟,第三颚足指掌长度比,第二胸足螯节差异等。

虾由头胸部和腹部构成,共有附肢21节

虾的结构

   虾的重要器官集中在头胸部。虾头两侧的白色筛状物为鳃;褐色腺体是肝胰脏,产生消化酶;胃由贲门胃和幽门胃组成,最后的废弃物经后肠由肛门排出,后肠即虾线。

虾剖面

   卵巢与精巢也位于头胸甲内。和螃蟹一样,偏淡水种类产卵较少,太湖白虾每次只有600-5000粒,而海虾通常有10-100万粒

如何分辨虾的性别?

  • 以对虾为例,雄性第一腹足内肢特化成交接器,生殖孔位于第五胸足基部;

  • 雌性在第四、五胸足之间形成圆盘状的纳精囊,输卵管即生殖孔位于第三胸足基部。

虾籽满腹的,也并非就是母虾,有些虾类,例北极虾,本身便是雌雄同体。

 

虾的一生

     不同的虾,有不同的生命周期,以对虾为例,会经历受精卵、无节幼体(6期)、蚤状幼体(3期)、糠虾幼体(3期)、仔虾、幼虾、成虾等阶段。

     1、无节幼体没口器,趋光性强,不摄食,依靠自身的卵黄维持生命活动,在2天左右完成6次蜕壳变成蚤状幼体;

   2、蚤状幼体形成胸甲,生出7对附肢,出现完整的口器和消化器官,开始摄食,经过3期(3天)发育为糠虾;

    3、糠虾幼体再经3期(3天)发育成仔虾,终于能够捕食小的浮游生物。

虾种类

       软甲纲分成3个亚纲

1、叶虾亚纲是一个原始类群,现存61种,长得有点像虾,不过和虾几乎没关系;

2、掠虾亚纲,虽只有1个口足目,仅484种,但很受人类待见,因里面有重要的海鲜成员——皮皮虾;

3、最最重要的还是真软甲亚纲,这一亚纲包含各种各样的虾类、蟹类,目前有41877种。

   由于种类太多,真软甲亚纲分成3个总目,其中,原虾总目也是一个原始类群,现存67种;囊虾总目虽是大群,有25135种,但体型普遍较小,贡献不大;第三个总目——真虾总目才是人类的最爱!它又分成十足目和磷虾目,合计16675种。

      十足目再细分成枝鳃与抱卵2个亚目,枝鳃亚目最大特点是就拥有枝状的鳃,同时它也不抱卵,所有对虾便是这一亚目的成员,共有528种;抱卵亚目又叫腹胚亚目,顾名思义,这一类雌性会在腹足上孵化受精卵。

    抱卵亚目也是一个大群,统计有16061种,有无鳌、螯虾、短尾、真虾、蝼蛄虾等共11个下目。到这还远远没完!例如真虾下目又继续分成15个总科……

 

    草虾、花虾这些对虾和真虾并无两样,在分类学上竟是不同亚目;对虾会比真虾大,但这种区分很笼统,准确辨认还得从下面这5个特征着手:

 

  1. 壳:真虾是交替叠法,而对虾的每一片都叠在下一片之上

  2. 身:真虾带有显著的折弯,而对虾是顺滑的弯曲

  3. 螯:真虾只有2对,而对虾是3对

  4. 鳃:真虾是叶状,而对虾是枝状

  5. 卵:真虾用腹足抱着孵化,而对虾直接排到水里

   根据生长环境的不同,虾分成淡水虾和海产虾,这种分法并不严谨,例罗氏虾和大闸蟹一样,刚出生时需要半海水环境,但却在淡水中成长

   真虾下目有3684种,而包括皮皮虾、南极磷虾等所有带虾字的节肢动物在内,现存合计6577种,由十足目、磷虾目、口足目三分天下。

常见的15科24属

一、对虾

  因虾身几近透明,又称之为明虾;明虾很大,多只不好算,一只又不好看,市场便流行一对出售,久而久之,便成了对虾。

对虾总科下分5科,对虾科包含27属。

赤虾属72种,常见有:

  • 须赤虾,俗称铁壳虾、厚壳虾、火烧虾等,分布于东海、南海,个体较小,7-12厘米,表面具各种不规则的红色斑块,煮熟后如被火烧,壳厚价较低,多冷冻贩售。

   戴氏赤虾俗称红筋虾,多见于黄海、东海,个体较小,约6厘米,体表散布深红色条斑,胸肢、腹肢红白相间,尾巴通常具红色,一般制成海鲜干货。

   新对虾属28种,常见如:

  • 刀额新对虾俗称沙虾、麻虾、基围虾等,特征是额角上缘有齿,下缘光滑。基围虾的叫法源自珠三角,以前近海田地筑基防浪,谓之基围,然虾喜欢聚集于此,创造出“基围养殖”。基围虾普遍很小,约8厘米,皮薄肉嫩,常白灼。

对虾属33种,常见有:

  • 中国对虾俗称大虾、明虾、东方对虾等,由于雄性偏黄,雌性发青,又有“黄虾”、“青虾”之称。“油焖大虾”壳薄肉酥,回味无穷。

  • 日本对虾俗称虎虾、花虾、竹节虾、花尾虾等,北方有时还叫“基围虾”,最大特点是尾部颜色犹如彩虹,有棕、黄、蓝、红灯色。肉质鲜甜,口感弹牙,天妇罗为主料。

  • 斑节对虾俗称草虾、鬼虾、黑虎虾、牛形对虾等,整体暗绿色,是对虾科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33厘米。长途运输也不易死亡,虾壳较厚,可食用比例较低。

  • 万氏对虾俗称白虾、白对虾、白肢虾、南美白对虾等。

鹰爪虾属12种,常见:

  • 鹰爪对虾俗称立虾、猿虾、鸡爪虾、黄渤海鹰爪虾等,体长6-10厘米,腹部弯曲,形如鹰爪,壳厚粗糙,布满细毛,一般晒成虾仁,“金钩海米”主要是用它做的。

二、管鞭虾

第一触角左右两鞭结合形成管状,谓之管鞭,管鞭虾科也属于对虾总科,下分10属共81种,其中以Pleoticus属(未有中文学名)和管鞭虾属最具经济价值。

Pleoticus属只有3种:

  • 牟氏红虾俗称天使红虾、阿根廷红虾,产于大西洋阿根廷海域,因采用船冻方式,据说与牡丹虾、北极甜虾并列为全球三种最好吃的生食虾,虾线如没去掉,那就很有可能是全球最难吃。

    中国市场的阿根廷红虾一般有3种规格,其筛选分级完成于捞捕船上。

管鞭虾属38种:

  • 中华管鞭虾俗称红虾,壳薄光滑,体呈红色,大小与鹰爪虾相似,6-8厘米。体型较小,肉质不佳,一般作加工食物

  • 大管鞭虾是同属较大的一种,最大可达15厘米,价格也比其它管鞭虾贵,多作新鲜及冷冻贩售,日本很受欢迎。

三、樱虾

樱虾总科下分3科,樱虾科有19属共96种,最主要是毛虾属和樱虾属。樱虾的特征是甲壳薄弱,额角短小,第四五步足有退化倾向。

毛虾属14种:

  • 中国毛虾俗称虾皮、水虾、小白虾,中国特有。体型很小,只有1~4厘米,无色透明,唯口器、触鞭、尾扇略显红色,常用以制作虾皮、虾膏、虾酱。

  • 日本毛虾与中国毛虾极为相似,但更小,鉴别方法是:本种尾肢的内肢基部通常只有1颗较大的红点,而中国毛虾通常是一列或1撮红点

樱虾属4种:

  • 正樱虾非常特别,会发光,又叫发光樱虾,台湾一般称之为樱花虾、晶莹樱虾;体长3-5厘米,甲壳软薄,身体浅粉红色并布满红点。

  • 四、龙虾:

    无鳌下目分龙虾与蝉虾两科,龙虾科又分12属62种。龙虾肉比螯虾肉干,但更有营养,另,活的龙虾尾部必然会稍微卷起。

    龙虾属22种,常见有:

  • 断沟龙虾/俗称加州龙虾或墨西哥龙虾

  • 日本龙虾/俗称红壳或台湾龙虾

  • 锦绣龙虾/俗称大龙虾、花龙虾、七彩龙虾、澳洲龙虾

  • 中国龙虾/俗称龙虾、金门龙虾,多栖息于礁石缝隙间

  • 五、蝉虾:

    蝉虾科分4个亚科19属,共90种。蝉虾与龙虾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蝉虾第二触角宽而扁平,不具触鞭。

    团扇虾属8种,常见如:

  • 毛缘扇虾俗称琵琶虾、拖鞋龙虾,台湾又叫虾蛄头。体色粉红,长约20厘米,极扁平,食用部分较少。

  • 毛缘扇虾

  • 九齿扇虾名字虽然叫九齿,但后侧缘通常是6~8齿,而毛缘扇虾为11~12齿。身体扁平,呈淡黄褐色,具红褐斑,捕获量比毛缘扇虾多。

  • 九齿扇虾

    扁虾属5种,常见有:

  • 东方扁虾体长可达25厘米,形似巴尔曼扇虾,不过二者眼睛位置不一样,巴尔曼扇虾眼睛在中线附近,而东方扁虾的眼睛在头部甲壳两边。

  • 六、淡水龙虾:

    螯虾下目有4总科,共744种,淡水龙虾总科又分3科,其中,螯虾科再分14属475种。

    原蝲蛄属168种,常见有:

  • 克氏原螯虾又名路易斯安那州螯虾,俗称小龙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体长5.5~12厘米,最重可达50克,寿命约5年。小龙虾虽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但污水不流动缺乏氧气,它也活不了。

  •    中国本土原有的东北黑螯虾(又名蝲蛄)、南京黑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黑螯虾这四种淡水龙虾,现今划归拟螯虾科唯一的拟螯虾属。

    七、海螯虾:

    海螯虾总科也属于螯虾下目,总科之下只有海螯虾一科,有16属56种。

    螯龙虾属只有2种,最出名的便是:

  • 美洲螯龙虾俗称美洲龙虾、波士顿龙虾,体长20-60厘米,最长1.06米,最重可达20.14公斤,体表光滑,体色通常为橄榄色或绿褐色,橘色、黑色也能见到,但看到蓝色概率就只有1/200万,而黄色是1/3000万的机会。外形上,螯龙虾与龙虾极为相似,但其实很好区分,螯龙虾有螯,触角比较短、细,龙虾无鳌,触角长、粗、多刺。海螯虾栖息在深海,终其一生不断在蜕壳,成熟后几乎不会老化,其年龄可由重量推测,1公斤大约16岁。

  • 八、鼓虾:

    鼓虾,又叫枪虾,螯足一大一小,当其大螯快速合上时,会喷射一道时速高达100公里的水流,从而触发空穴现象,形成一个极微小的低压气泡,而当水压恢复正常时,气泡便会崩裂发出噼啪声,如同打鼓。鼓虾总科下分8科共1129种,在渤海湾,主要有:

  • 鲜明鼓虾俗称嘎巴虾、强盗虾,体长3.5~5.5厘米,体色以棕褐为主,多具鲜明斑纹。有道菜就叫“凉拌嘎巴虾”。

  • 鼓虾与虾虎鱼有共生关系。

    九、匙指虾:

    匙指虾总科只有匙指虾一科,科下45属共497种,主要生活在热带及大多数温带的淡水水域,少量生存于海水中。匙指虾身形细小,颜色丰富,多为观赏用途。

    米虾属310种,常见如:

  • 多齿米虾俗称黑壳虾、水晶虾、大和藻虾等,体长2~5厘米,有数条虚线或点状斑纹,多为银色,被视为水草缸的清道夫。

  • 广东米虾   中国特有的观赏虾,有红、蓝、黑、金等多种体色,对水质和pH值要求都比较高,饲养困难。

  • 十、长臂虾:

    长臂虾以其第二对胸足长且粗为特征,总科下分5科,共1093种,其中,长臂虾科就有1073种,归为136属。

    沼虾属253种,常见有:

  • 日本沼虾   俗称青虾、江虾、河虾、湖虾、沼虾,小时半透明,长大青绿色,额角是主要的辨别方式,上缘10~17齿,下缘3~5齿,常见于各地江河湖沼,以太湖、巢湖等最好,齐白石画的虾便是它。

  • 罗氏沼虾俗称罗氏虾、金钱虾、泰国虾、淡水长臂大虾,最大特征是带有一对绚丽的蓝色步足,通常富有虾黄,做成蒜蓉罗氏虾很好吃。

  • 长臂虾属88种,一般体长5~9厘米,活时透明,煮熟白色,又叫白虾。常见有:

  • 安氏白虾又名短腕白虾,只产于中国沿海。

  • 脊尾白虾也可制作“金钩海米”,只产于中国沿海。

  • 秀丽白虾俗称米虾、水晶虾、太湖白虾,“太湖三白”之一。

  • 十一、长额虾:

    长额虾总科下分2科,其中,长额虾科有19属195种。

    长额虾属43种,常见有:

  • 北方长额虾俗称北极虾、元宝虾、北极甜虾,体型较小,肉质紧密,吃起来有淡淡的甜味;

  • 高背长额虾俗称牡丹虾、富士山虾、日本牡丹虾,特征是虾头带白色斑点,上具隆脊。宽脚长额虾俗称斑点虾、加拿大牡丹虾或温哥华牡丹虾,特征是虾须红白相间,虾头带白色条纹,虾身具白色斑点。

  • 加拿大的BC WILD SHRIMP,是多种长额虾的合称,华人一般称之为牡丹虾,牡丹虾肉质软嫩,入口即化,有虾中之王的美誉。

    十二、蝼蛄虾:

    蝼蛄虾下目有4科共241种,其中蝼蛄虾科再分13属193种。

    奥蝼蛄虾属8种,常见如:

  • 美食奥蝼蛄虾俗称虾猴,大连、烟台、鹿港可见,体长4~6厘米,生活于泥沙滩的潮间带,每洞只有一只,洞呈Y形,有2个出口。

  • 蝼蛄虾属124种,常见如:

  • 大蝼蛄虾俗称蝼蛄虾、海蜂子,相比美食奥蝼蛄虾,渤海、黄海滩涂更常见的是大蝼蛄虾,人们常在滩涂上用毛笔捕获。

  • 十三、磷虾:

    磷虾目分2科16属共86种,其中,深海磷虾科只有1种,即最原始的深海磷虾,同时也是唯一不会发光的磷虾,而另外一科——磷虾科,全部会发光,有15属85种。它们虽小,只1~2厘米,却是地球食物链底部的关键物种,单是南极磷虾每年便可制造逾5亿公吨的生物质能,约为人类的两倍。

    虽磷虾腹部也有5对步足,但裸露的鳃以及没有颚足、会发光等,还是很容易与其它虾类区别开来。

    磷虾属31种,常见有:

  • 太平洋磷虾   眼呈球形,体长1~2厘米。磷虾并非只是南极才有,如,中国东海也有太平洋磷虾。

  • 美丽磷虾 俗称大磷虾、南极磷虾,体长4~6厘米,以其为主要原料的磷虾油越来越流行,遭到环保主义者强烈反对。

  • 十四、虾蛄:

    虾蛄属于口足目,口足目的名称来源于虾蛄口器第2对颚足特化成捕捉足,捕捉足又叫“掠足”,这也是掠虾亚纲名字的来源。口足目分7总科,共484种,中国沿海占了¹/₅,大小从几厘米到40厘米不等,最大纪录长达46厘米;根据第2对颚足不同的捕捉方式,又分为穿刺型和粉碎型两种。

    指虾蛄总科下分7科,其中,齿指虾蛄科只有1个齿指虾蛄属,这一属有8种,常见如:

  • 蝉形齿指虾蛄/Odontodactylus scyllarus,俗称雀尾螳螂虾、七彩螳螂虾、纹华青龙虾等,色彩艳丽,体长可达18厘米。这种虾蛄属于粉碎型,能在1/50秒内,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打击猎物,并且为了节省体力,还会选择猎物的薄弱部位。

  • 虾蛄总科旗下只有虾蛄科,这一科有49属,其中,口虾蛄属有3种,最重要是:

  • 口虾蛄俗称皮皮虾、濑尿虾、螳螂虾、富贵虾、琵琶虾等,属于穿刺型,分布最广、产量最大,是香港避风塘名菜“椒盐濑尿虾”的主要材料,清蒸也极其美味。

  • 人类只有红、蓝、绿3种视蛋白,而虾蛄拥有12种,从而能比人类看到更丰富的颜色,也许是地球上视觉系统最发达的

  • 虾蛄对伴侣的态度比人类更坚定,一旦结合,雌性便专注于穴内产卵,而雄性则外出捕猎,终其一生不分离;

  • 分辨虾蛄雄雌的技巧:雄性第3对腹足边上有1对相较更小的附肢,雌性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