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虾效率低,这个三段养虾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养虾效率!

分类:
水产篇
2023/02/09 09:31
浏览量
【摘要】:

目前,人们采用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模式是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土地资源、经济能力、技术掌握能力等。

从土池,高位池,小棚,大棚,工厂化,都有人采用这些养殖模式进行养虾。在上述各种养殖模式中,各地区、每个家庭户的养殖技术也有所不同,例如:

- 将虾苗直接放入池塘中,养殖直至长成商品虾,然后收获。

- 首先将虾苗标粗20-30天,然后将虾苗转移到池塘中,继续养殖直至收获。

- 首先将虾苗标粗30天,然后将虾转入第二段养殖(30天),最后将虾转移到商品虾养殖池(第三段养殖)。

然而,无论养殖户采用何种养殖模式或养殖技术,在对虾养殖中仍需关注以下问题。

一、虾苗的来源和品质

仍有养殖户因资金有限,选择来历不明的虾苗、廉价虾苗、不合格的虾苗,具有以上特点的虾苗,养殖户在投苗时肯定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虾苗摄食能力弱,发育慢,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发病之后治疗难,恢复能力低。

二、环境和水体污染的问题

需要对池塘进行治理,保证最佳的养虾环境。

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比如:化学品和抗生素的持续使用,养殖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河道、溪流和大海系统中,污染了养殖区。

三、疾病和虾的健康

对虾的新型病害,抗药性强,防治难度大,加上天气多变、气候变化无常,是虾农目前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饲料、药物和化学品的质量差和不稳定,也会对养殖模式的成功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虾农不经过虾苗标粗,直接将虾苗投放到池塘、养殖直至收获。或者采用两段的养殖模式,即:虾苗经过标粗阶段之后,将其转入新池塘,养殖至收获。

上述两种养殖方式目前存在风险多、成功率低、费时费力、成本高等问题。而且,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水体指标,如:NH3 、NO2等有毒气体浓度升高,直接影响对虾健康。NO2高时,虾容易出现黑点,蜕壳不遂、软壳、偷死。

如果养殖环境不稳定,水环境容易出现眼藻、甲藻等有毒藻类,水色由绿色变为红色,虾易患肠道疾病、肝胰脏易出现问题。而且,pH值随着池塘中藻类的生长而波动,造成养虾成功率低。

因此,南美白对虾养殖不经过标粗阶段,直接养殖到收获,这种模式存在很多风险,会不断遇到环境问题和疾病,养殖虾的健康始终处于压力状态,通常会提前收获,虾的规格小,售价低。

四、多阶段养虾

1、第一阶阶段(标粗阶段)

在育苗池、标粗池养殖对虾18-20天,为虾苗的发育创造优良的水质,以及使用优良的饲料,并注重最佳护理。养殖密度:2000-4000尾虾/立方米,或者6000-12000尾虾/立方米。对虾刚放养到育苗池时,采用的饲料是1毫米大小的粉状、片状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40%,此期间,每天喂虾7-9次。

2、第二阶段养虾

该阶段可以选择方形池塘、圆形池塘,池塘面积1200-1500平方米,水深1.5-1.8m,养殖时间持续30-45天,当然要看环境质量和健康状况而定。养殖密度:500-700尾虾/平方米,饲料的规格为1.2mm、1.4mm、1.7mm,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2%-43%,此期间,每天喂虾5-6次。

3、商业养虾阶段(第三阶段养虾)

可以选方形活着圆形池塘,池塘面积1200-1500平方米 ,水深1.5-1.8 m,养殖时间持续30天,具体可根据环境质量,实际养殖的虾的健康状况来决定。养殖密度:300-500尾虾/平方米 ,采用1.7mm、2.0mm规格的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3~45%,此期间每天投喂虾4~5次。如果虾生长规格更高,可以将养殖密度减至150-200尾/平方米, 这是养殖的最后阶段,持续时间约30天。

4、对虾的消毒和杀菌

虾移至第2阶段10天之后,虾就稳定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发现虾池有寄生虫,肌肉坏死,或者在第3阶段发现虾,已经失去触角,尾巴,红鳃,黑色斑点......,你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期,选择上午9点到下午14点的时间杀灭细菌,所选的杀菌剂应该是杀菌能力广,对虾冲击小,如:过硫、有机酸、表面活性剂,需要注意的是,杀菌之后要补菌。

总的来说,多阶段养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的风险和负面影响,例如:有毒气体、有毒藻类、气候的意外波动。多阶段养虾提高对虾品质,节约成本,提高养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