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先养水,养水先改底!到底如何才算是正确改底
很多养殖户都知道,养虾先养水,养水先改底,那么池塘的底质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在养虾的过程当中,我们如何去优化池塘的底部环境呢?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形成池塘底部环境的原因,一些改底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池塘的底部环境四大特点。
1、缺乏溶解氧的来源
在养虾当中,必须引进一些水体,来满足虾的生长。但是水体会把底部完全淹淹,在这之后池塘底部和空气的气体交换,被水体完全阻挡。这时候空气当中的氧气是非常难进去池塘的底部的,只有从水体分子的间隙进入土壤,但是这样进入水体的氧气非常之低,因此,池塘底部很可能缺乏溶解氧。
因此,在养虾之前,我们把水体引入池塘之后,当淹没池塘的底部之后,池塘底部的溶解氧就会降低,在经过几个小时之后,由于水体当中一些微生物,很快就耗尽了底部的溶解氧,使得池塘的溶解氧几乎没有。
所以,我们要记住,只要水体是把池塘底部淹没的状态,如果没有得到其他的补充方法,那么池塘的底部就会处在缺氧的状态。
2、淤泥氧化层
池塘底部环境当中的底泥,也并非全部是缺氧的状态。含氧量高的只有与水体接触的几毫米(表层)底泥,可以含有一些溶解氧,表层一下的底泥是不含有溶解氧的。因此,在养虾的过程当中,表层以下的底泥如果翻滚起来,可能把一些有害物质带到水体当中,也会耗费大量的溶解氧。
3、底泥表层在养殖当中的作用
池塘底泥表层,在水产养殖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储存一些营养物质的作用,还能阻止一些有害物质从淤泥向水体中扩散,有效的为池塘提供缓冲的作用。
只要含氧的水体持续向底部供应,以及氧的供应能超过表层泥的消耗,底泥表层会向鱼虾有益的方向运作。但是池塘底部的供氧不足,底泥表层的氧消耗量就会超过所接收的氧,此时,底层变成还原性,淤泥当中一些物质会释放出来,其中就包括的一些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到了水体当中,会给鱼虾带来伤害。
尤其是,底泥表层在含氧量充足的情况之下,能够接收水体当中土壤中磷、硅、锰、钴、镍和锌等元素,并且把这些元素储存起来,当底泥含氧量不足时,会把这些元素重新释放到水体当中。
4、底泥的还原性
养殖底质与排水良好的底泥之间最重要的化学差异,是水体还淹没土壤处于还原状态。
氧化到还原电位的变化,是随着养殖时间的加长,而不断进行的。当底质不断被还原,氧化还原电位不断降低,当出现低氧化还原电位,是养殖期间底质变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上面四点,我们知道池塘底泥,是水产养殖当中重要的物质仓库,对于鱼虾健康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在水产养殖当中,如何去维护底泥?
在养殖之前的处理方法:
1、如果池塘的淤泥过多,需要进行清除,
2、长时间暴晒,直到底泥晒干、开裂,但要注意下面不能有积水。
3、使用生石灰,把底泥当中的有些有害物质清除。
在养殖当中的处理方法:
1、多开增氧机,促使水体的流动、消除分层和刮动底泥,这样能够把溶解氧带到底层,利于底层水体和底泥的物质交换。
2、使用改底产品,但是需要注意:
(1)选择氧化性改底产品:彻底氧化、分解有机质,从将底泥当中有害物质变成有用物质。
(2)少用絮凝剂类的底改产品,
(3)可以使用缓释剂型改底产品,这种改底产品不伤藻、刺激性较小。
(4)使用改底产品:少量多次(根据水质和底质情况),定期底改
有效的改底,能够减少疾病,避免缺氧,稳定水质!
3、生物维护
在虾塘当中混养一些鱼类,比如:鲻鱼、草鱼、青鱼等,这些鱼类在活动过程中会搅动底泥,增加底泥和水体的物质交换,起到生物维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