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学者对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认为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脱氮去磷活性,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施用芽孢杆菌可有效降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 ( COD) 及 NH3 -N、亚硝氮和 PO43 -P 的质量浓度 , 促进养殖水体中的良性生态循环。
在黄鳍鲷养殖过程中施用地衣芽孢杆菌 De 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水体环境
得到优化, 显著降低水中 NH3 -N、NO2 - -N、PO43 -P质量浓度及底泥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 ( P < 0. 05) ;
其中养殖前、后期的底泥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组降 低 49. 77% 和 22. 63% , NO2 - -N 和 PO43 -P质量浓度则总体较对照组降低 25. 82% 和 41. 00% ,NH3 -N 质量浓度在养殖前、中和后期较对照组降低36. 33% 、18. 10% 和 14. 28% , 这与郝桂玉等和刘波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但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 杨艳等认为巨大芽孢杆菌 ( B. megaterium)可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 NO2 -N 质量浓度, 但对NH3 -N 则无降解效果, 王彦波等[ 1 5] 在鲫 ( Carassius auratus) 养殖过程定期施加芽孢杆菌, 可使水体中的 NO2 -N 质量浓度降低 50% 以上, 而水体中的 NH3 -N则提高 13% 。
笔者认为不同的研究结果可能与所选用的菌株不同有关, 这与曹煜成等在研究芽孢杆菌影响草鱼养殖水环境质量时所得出的结论类似。
与海洋、湖泊等自然水体比较, 养殖池塘是人工控制的小生态系统, 其中的各种理化及生物因子关系十分复杂, 且处于不断波动变化中。
养殖池塘中的微生物是该人工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体及底泥沉积物中的细菌直接或间接受其环境内部复杂的理化及生物因子的综合作用。
养殖过程中,添加外源的有益菌种, 目的在于通过人工调控作用, 优化环境中的微生物组成, 促进分解池塘中有机污染物, 抑 制病原菌的繁殖。
该研究结果表明, 地衣芽孢杆菌 De 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组成得到优化, 促进底泥沉积物中总异养细菌的增殖, 其数量在养殖中、后期较对照组提高 38. 61% , 而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弧菌的数量在养殖后期较对照组降低 61. 76% , 这与王彦波等的结论相似。
伴随有益微生物数量的增长, 池塘底泥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该研究在养殖前、后期的底泥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组降低49. 77% 和 22. 63% 。
从物质转化角度来看, 芽孢杆菌降解池塘中的有机质, 有利于避免因还原性有机质氧化而造成的 COD 升高, 减少水体氧消耗,更使之转化为可为浮游微藻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营养盐或小分子物质, 促进微藻的生长与繁殖,进而通过优良菌相、藻相及菌藻平衡的共同作用使养殖池塘环境质量得到全面优化。
高浓缩液态芽孢杆菌调水净水降解氨氮预防蓝藻鱼虾蟹养殖
1) 形成优良的菌相, 促进池塘环境中的物质转化, 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同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长, 通过对养殖池塘环境的优化为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优良的外部条件;
2) 由于养殖生物的胃肠道微生态结构与外部水体环境的菌群息息相关, 水体中的优良菌相也可随水流进入水生动物的机体内环境, 通过对外部微生物生态的调控, 达到内环境优化的效果。
该研究表明, 定期施放地衣芽孢杆菌 De 可使养殖环境得到相当程度的优化, 促进养殖黄鳍鲷的健康生长, 其中施菌组的成活率、体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 18. 2% 、21. 0% 和 31. 2% 。
至于所施放芽孢杆菌对黄鳍鲷消化道内环境的益生作用以及饲喂型芽孢杆菌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许多研究已证实益生菌剂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养殖生物的健康水平, 提升养殖生产的综合效益, 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理、生态特点有所差异。
在水产养殖实际生产中使用芽孢杆菌制剂时,应充分考虑池塘环境中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 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整体性研究分析, 综合考虑现有养殖池塘的生态结构及生产流程特点, 科学运用生态调控技术, 建立有效的生物管理调控方案, 以满足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