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知识点一一收藏好~亚盐,氨氮,PH值,硫化氢,

分类:
水产篇
2024/03/20 23:04
浏览量
【摘要】:

 随着养殖技术日渐成熟,放苗密度越来越高,饲料的投喂量随之增加,水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几种常规的水质指标也频频出现异常,科学的处理塘口水质,对提高养殖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显得日益迫切

一、亚硝酸盐过高

亚硝酸盐的来源,主要是残饵、排泄物的积累以及生物死亡腐败。当亚硝酸盐逐渐累积到0.1毫克/升,会形成鱼虾蟹慢性中毒。因此,即使池中溶氧充足,鱼虾也会浮游水面呈现病态,回转浮动或紧靠浅水岸边游泳。像无鳞鱼对水中亚硝酸盐较敏感,忍受能力较低,在池水浓度达到0.25毫克/升以上时,鱼体出现发黑,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狂躁或反应迟钝,甚至死亡处理亚硝酸盐过高的办法是

1、开动增氧机,提供充足氧气

2、泼洒硝化细菌液1公斤/亩·米

3、使用生态水质处理剂,如:净水解毒宝或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也可用沸石粉30-50公斤/亩,或氧片

4、5小时后每亩泼洒生石灰2.5—3.5千克/亩,以提高水体PH值

5、第二天上午如果天气晴好,则应及时补施培藻肥水宝和施有益菌培水

二、氨氮过高

水中的氨是蛋白质分解的最终产物,占动物氨排泄物的40%-90%。氨使动物机体增加了对氧的消耗。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对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也会产生氨。当PH值和温度升高,氨对虾的毒性也增大。正常养殖水体氨氮一般不超过0.2毫克/升为宜。当氨氮超过此值之后,虾的食欲降低,生长速度下降,对环境适应力及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较严重时出现池边浮头,当氨氮过高时处理措施如下

1、增大充气量,保持水中充足溶解氧

2、使用水质处理剂:净水解毒宝、高铁酸钾等全池泼洒,通过化学作用,降氨除氮

3、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

4、培植浮游植物,保持水体相当肥度,能有效除氨,如使用培藻肥水宝

5、使用底质改良剂:氧化型过硫酸氢钾,菌酶型生物分解底改

6、使用沸石粉30-40千克/亩,除去水中氨氮

以上使用剂量可参考产品说明书的用量

三、PH值偏低或偏高

PH值是池塘水质的综合指标的反映,养虾池最适的PH为7.8-8.8,当天波动应小于0.5。PH9.2以上对虾会出现明显不适,常群游,时间长会发生死虾。我国东南沿海不少滩涂是红树林生长的地带,底质酸性较大,养虾过程常有泛酸现象。若是新开辟的虾场,应经过1-2个月浸泡、冲洗池底,PH值较稳定后,再养虾则成功率较高。北方有些地区底质碱性较大,亦要处理后才使用。PH值过低会导致对虾软壳和成活率低,抑制其生长。一般PH7.0以下,对虾成活率极低。PH值低的处理办法是

1、20克/m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左右,过硫改底和补钙品也可以调节

2、迅速培养浮游植物,藻类繁殖旺盛,则PH值也随之升高

PH值偏高有三个办法处理:

1、注入新水,适量换水

2、使用乳酸菌或者用沸石粉加净水解毒宝

3、使用EM菌液。真正的EM菌能有效调节水质,全池泼洒,使PH下降并稳定PH值

四、处理硫化氢过高

硫化氢主要来自残饵或饲料浸出液,水中生物的尸体等。在厌氧条件下,某些异氧菌利用硫酸盐或其它含硫的氧化物新陈代谢而产生。当池底溶解氧不足时,这些含硫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经厌氧细菌分解就产生毒性甚强的硫化氢。硫化氢浓度随PH值、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受PH值的影响较大,硫化氢的含量随PH值的上升而减少。在养殖池塘中,表层硫化氢含量较低,底层硫化氢的含量较高。对虾栖息在池底,容易对其造成危害。通常水中铁离子会与硫化氢结合形成硫化铁,池泥变黑色,产生恶臭味气体。尤其在含氧量低,水温高时更易形成。通常情况下池水中硫化氢的浓度不得超过0.01毫克/升。鱼虾蟹通常在池水中硫化氢0.1-0.2毫克/升时,身体失去平衡,当浓度为4.0毫克/升时,则立即死亡!

处理硫化氢过高的办法是:

1、增氧,维持水体高溶解氧水平,以利有机物分解

2、降低投饲料量,减少池中有机物负载

3、使用生石灰,含铁的矿渣或沸石粉等水质、底质改良剂。生石灰可按20毫克/升水全池投放

4、维持稳定的浮游植物群落,吸收毒性物质

5、在池塘内施硝化菌,硫磺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使硫化氢转化去除

6、每年养殖结束,冲洗池底污泥,曝洒,铲除池底硫化物较多的黑泥或污泥,改善底质

五、处理鱼塘“泛底

“泛底”是指水质急剧变化,导致水生物狂躁不安,活动频繁,大量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碎屑或粉尘被冲起,上升到水体中,使水体浑浊,呈现灰白色水体的一种现象

诱发这种现象原因大都是增氧不充分的池塘,由于某种原因,浮游动、植物大规模死亡,造成水质恶化,鱼虾蟹应激而活动异常引起处理方法以稳定水质为主

1、使用底质改良剂,如过硫底改全池泼洒

2、加强增氧强度,保持水体中充足的氧气

3、使用净水解毒宝或EM发酵菌液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