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己培养小球藻?降低养殖成本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藻类,直径3-8微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出现在20多亿年前,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
小球藻为单细胞藻,常单生,也有多细胞聚集。细胞球形、椭圆形,内有一个周生、杯状或片状的色素体。无性繁殖,每个细胞可以产生2、4、8或16个似亲孢子,成熟时母细胞破裂,孢子逸出,长大后即为新个体。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很高,又有多种维生素。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小球藻约10种,加上其变种可达数百种之多。小球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淡水水域种类最多;易于培养,不仅能利用光能自养,还能在异养条件下利用有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并且生长繁殖速度快,是地球上动植物中唯一能在20小时增长4倍的生物,所以其应用价值很高。我国常见的种类有蛋白核小球藻、椭圆小球藻、普通小球藻等。
小球藻在水产养殖的功效
1、在养殖初期,将小球藻和肥料同时使用,起到快速肥水的作用。高温期可单独使用小球藻,也可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者EM菌同时泼洒使用,调节水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抑制蓝藻,改善水体环境。
2、提供单胞小球藻源,进入养殖水体后可迅速繁殖,形成以单细胞小球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为鱼、虾、蟹、贝等各类水生动物构筑良好的生活环境。
3、小球藻能够提供丰富、均衡的天然营养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叶绿素、藻多糖、核酸等。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防病能力和抵抗力。
4、小球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虾蟹贝幼苗的开口饵料,滤食性鱼类的的直接饲料,促进生长、降低成本,提高水产动物的成活率。
5、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大大减少缺氧浮头的可能。
如何培养小球藻:
由于自已培养的光照条件中没有太过硬性的要求,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都是可以,培养基中的各个成分主要都是无机化合物,最适宜的PH值在6.5~7.5的区间内,环境温度保持在20~30摄氏度,便可成功培养小球藻。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要求:
01:要有良好的培养基,小球藻的营养基是由:碳酸钠0.02g/L、硝酸钠2.0g/L、磷酸二氢钾0.02g/L、尿素0.8g/L,在PH值为6.0的环境下制作而成的(仅供参考)。除了上述的营养基配方,小球藻通常还使用SE培养基、Pr培养基和BG-11培养基进行培养。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相应的小球藻培养基。
02:要选择优秀的藻种,选择高浓缩的液体小球藻藻种,最好在显微镜下观测,保证其成活率。
03:根据培养流程进行小球藻培养,扩培步骤如下:第一步:将培养基兑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第二步:把藻种放置室内常温1-2小时,恢复温度;第三步:把复合小球藻藻种倒入兑好培养基的水中搅拌均匀;第四步:扩培5-7天后即可使用;
04:培养条件:1、水温:25~30℃;2、光照:自然光或人工光源,12小时光照、12小时不光照,最适宜光照为5000~10000Lux(普通白炽灯亦可代替);3、通气:搅拌通气增加水体流动性;4、水:曝气做无菌处理后的自来水,曝气1-2天;5、扩陪时间:5-7天;6、用法用量:扩培后的藻种可使用50-100亩;